:::

改善失智症者「徘徊」症狀的方法

想想如何改善失智症者「徘徊」症狀的方法

就失智症者其「徘徊」發生的原因為例,理解其徘徊成因不同,自然對應的方法也就不同。


案例一:

黃奶奶每天到老人會擔任志工,通常都待到下午三點才回家。某日因為會內即將舉辦重陽節活動,黃奶奶因此比平時晚了3個小時離開。回家時天色漸漸黑了,此時奶奶卻出現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情形。幸好遇到了好心人的幫忙,請求警察的協助,奶奶總算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。

案例二:

王爺爺幾十年來每天清晨都到公園散步,大約十點回到家中,但不知怎地,這天他卻迷了路,一直到了下午才回到家裡。

案例三:

李爺爺只要一到傍晚就會吵著要回家。某天,爺爺趁著家人不注意時偷偷離家,隔天卻發現他出現在桃園機場說要回家(大陸山東)。

案例四:

家住桃園的陳老先生和太太一同出門散步,卻在陳老太太上廁所時,老先生走失了,2天後被通知安置南部的遊民收容所內。

案例五:

林奶奶無論是在家中還是戶外,會不斷地來回遊走。遇到人或物品擋到路時,會推開障礙物繼續不斷地走。


以上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場所定向力障礙所引起。

案例一:黃奶奶在白天可以透過四周的景觀判斷方向,所以只要讓他在天黑之前回到家,他還是能夠一個人外出活動。

案例二:症狀較為惡化,可能需要安排志工接送服務。

案例三:李爺爺似乎是所謂的日落症候群,當黃昏、傍晚或晚上時,有些失智症者會發生焦躁、激動、吵鬧、大叫、甚至攻擊他人等精神行為問題,或原本就有的精神行為異常會變得更嚴重更混亂,導致加深場所、時間的定向力障礙。

除了透過午睡的方式來改善傍晚時的意識狀態外,必要時可使用藥物加強改善。

案例四、五:失智症狀已相當嚴重,必須安排照顧者服務與支援。

 

因此,只要能理解失智症者形成「徘徊」的原因,通常都能找到改善與對應的方法。

 發佈單位:長照管理中心

 聯絡電話:24340234

  • 發布日期:2020/08/20
  • 發布單位:基隆市衛生局保健科
  • 最後更新時間: 2020/08/20
  • 點閱次數:980
回頁首